生物通-更多新闻
引言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细胞大量浸润导致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为特征。尽管患者通常对和/或硫唑嘌呤等全身性免疫抑制治疗有反应,但由于对标准疗法反应不足或不耐受,仍需要替代疗法。AIH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组织损伤是由肝脏自身抗原呈递给Th0淋巴细胞触发的,导致随后的促炎免疫反应级联。CD4+和CD8+ T细胞在激活后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包括IL-12、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参与AIH的发病机制。此外,AIH中肝脏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数量和功能缺
HPV疫苗十年随访揭示非疫苗型宫颈感染与癌前病变演变:中国首个随机对照试验的长期评估
宫颈癌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尤为突出。2022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占全球22.8%,死亡病例占16.0%,防控形势严峻。人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HPV16/18型导致约70%的病例,另有20%由HPV31/33/45/52/58等型别引起。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HPV疫苗接种作为宫颈癌消除的关键策略,但当前全球近70%的国家仍使用二价或四价疫苗,这些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别,且针对高度保守的L1蛋白的免疫应答可能限制了对多种HPV型别的交叉保护作用。更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疫苗接种后也许会出现的型别替代现象——即疫苗靶向型别被抑制后,非疫苗型别感染率
在肿瘤靶向治疗快速的提升的今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抑制剂)已成为携带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这类药物通过捕获PARP蛋白于DNA损伤部位,导致复制叉停滞和双链断裂积累,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然而随着临床应用场景范围的扩大,PARP抑制剂相关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显现,其中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TE)作为可能危及到生命的并发症,其风险特征尚未得到系统评估。既往研究表明,癌症患者本身存在高凝状态,其VTE发生率可达普通人群的4-7倍,而某些抗癌药物(如抗血管生成剂、免疫调节剂)会促进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虽然部分临床前研究提示PARP抑制可能通过减少
引言手性小分子作为疾病诊断、预后评估、药物反应监测、药效学研究和个性化医疗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对超灵敏检测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传统分析方法如振动圆二色性(VCD)、电子圆二色性(ECD)和拉曼光学活性(ROA)光谱面临固有灵敏度限制和操作复杂性的技术约束。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生物化学指纹主要存在于低能量太赫兹(THz)振动模式中,而手性鉴别通常依赖于红外-可见波段的圆二色性信号,其特征指纹信号较弱。这为同时满足对映选择性和分子识别需求的变革性太赫兹手性光学平台创造了未满足的需求。尽管传统太赫兹手性传感技术提供指纹特异性分子识别,但其检测和定量手性小分子的适用性受到低Q因子和有限折射率灵敏度的限制。先进
1 引言肥胖作为一种复杂的全球性流行病,影响全球近半数成年人,其本质是代谢紊乱与慢性低度炎症(metaflammation)的交互作用,共同破坏肠道稳态并驱动疾病进展。传统研究多依赖BMI等单一指标,忽略了代谢和炎症标志物的整合效应及其异质性。本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大样本数据,开发可扩展的聚类框架,整合六项临床参数,旨在识别代谢-炎症亚型,解析其与消化疾病风险的关联,并探索潜在的代谢机制和预测模型。2 结果2.1 聚类特征0.80):健康低肌力组(HSLS)、炎症状态组(IS)、超重高肌力组(OHS)和肥胖胰岛素抵抗组(OIR)。各亚型在人口学、生活方式、基础疾病和代谢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环状RNA circTAX1BP1通过乳酸化修饰VIRMA调控结直肠癌m6A甲基化的机制研究
引言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肝转移(CRLM)是主要致死因素。尽管手术和药物医治取得显著进展,约50%的CRC患者仍会发生肝转移。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作为肿瘤微环境(TME)的关键组分,通过细胞外囊泡(EVs)介导细胞间通讯,在肿瘤进展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之后发现,m6A甲基化修饰及其靶蛋白失调促进癌症发展,而乳酸化作为一种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见解。circTAX1BP1在CRC基质CAFs中的高表达与肝转移相关通过对5对癌旁组织(NAT)、原发结直肠肿瘤(PT)组织和肝转移(LM)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circ
靶向炎症的工程化益生菌EcNΔlpp::A5-aTN通过高效分泌抗TNF-α纳米抗体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1 引言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因其安全性和遗传可操作性被用于UC的早期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受限于较差的肠道定植能力。细胞凋亡过程中磷脂酰丝氨酸(PS)外化是UC进展的标志,膜联蛋白A5(ANXA5)能特异性结合PS,因此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EcN,使其表面展示ANXA5以增强靶向炎症部位的能力。同时,敲除分泌抑制基因lpp,提升蛋白分泌效率,并进一步构建能分泌抗TNF-α纳米抗体(aTN)的工程菌EcNΔlpp::A5-aTN,以克服传统抗TNF-α生物制剂如英利昔单抗的成本高、系统给药副作用大等局限。2 结果2.1 构建炎症靶
早期发病非远端胃癌预后模型构建揭示ARSB–PDCD1比率作为免疫相关生存分层新指标
研究背景与临床意义全世界内胃癌(GC)虽整体发病率下降,但非远端胃癌(NDGC)在年轻群体中呈现显著上涨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数据,胃癌在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均位居第五,分别占新发癌症病例的4.9%和癌症相关死亡的6.8%。解剖学上,胃癌可分为远端胃癌(DGC)和非远端胃癌(NDGC),后者累及贲门、胃底和胃体部位。NDGC早期常表现为轻微症状如上腹不适或消化不良,易被忽视,导致诊断延迟。其病因复杂,涉及胃食管反流病、肥胖和吸烟等多因素。特别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早发性胃癌(EOGC,指50岁前确诊的胃癌)中NDGC亚型(即EONDGC)的发病率近年持续增长,亟需开展针对性的预后研究以
1 引言头皮脂溢性皮炎(Scalp Seborrheic Dermatitis, SS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头皮部位出现红斑和鳞屑性斑块。该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区域,全球患病率约为3.3%,尤其好发于青壮年群体,对患者生活品质造成显著影响,且男性受影响程度高于女性。尽管现有局部及口服药物可用来医治,但疗效和副作用仍限制其应用。此外,SSD与头皮银屑病(Scalp Psoriasis, SP)在临床上难以鉴别,因此深入探究其分子免疫学特征具备极其重大临床意义。SS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表明,该病涉及皮肤微生物(尤其是马拉色菌属)、皮肤表面脂质及个体易感性之间的复杂相互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慢性肾病血管钙化中的新机制:多组学与机器学习揭示MMP-12和COMP的关键作用
引言慢性肾病(CKD)是全球健康重大挑战,每年导致约500至1000万人死亡,其心血管风险非常明显升高,血管钙化(VC)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CKD相关血管钙化以中膜钙化为特征,受矿物质代谢紊乱(如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和慢性炎症驱动。近年研究之后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无菌性炎症和血管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尤其与CKD心血管风险升高相关,但其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材料与方法研究从NCBI GEO数据库获取CKD啮齿类模型转录组数据(GSE146638和GSE159832),通过差异表达分析、RobustRankAggreg(RRA)整合、功能富集、免疫浸润分析、转录因子(TF)活性预测及药物-基
白藜芦醇通过Syk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口腔鳞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引言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50%。研究表明,OSCC的侵袭迁移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表型紧密关联。TAMs可分为M1(抗肿瘤)和M2(促肿瘤)两种表型,其中M2型TAMs在促进OSCC侵袭迁移中起关键作用,并与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白藜芦醇(RES)是一种从葡萄、花生等植物中提取的无毒天然多酚化合物,既往研究证实其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和葡萄糖代谢发挥抗肿瘤作用,但RES是否通过调控TAMs极化影响OSCC进展尚不明确。脾酪氨酸激酶(Syk)作为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近年被发现参与肿瘤进程,但其在TAM极化中的作用仍
登革病毒感染中FcγRIIIA激活抗体的独特瞬时交叉反应特征及其免疫病理学意义
1 引言登革病毒(DENV)作为黄病毒属成员,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是全球热带地区最重大的虫媒病毒公共卫生威胁。其四种血清型(DENV-1至DENV-4)编码序列相似度达60%-70%,但毒力存在非常明显差异。宿主免疫应答,特别是体液免疫反应,是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的条件。登革感染会激发两种抗体响应:针对感染血清型的特异性(同型)应答和交叉识别其他血清型的交叉反应(异型)应答。后者虽能提供短期交叉保护,却可能通过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加剧免疫病理损伤。Fcγ受体(FcγR)在介导抗体效应功能中扮演核心角色,其中FcγRIIIA(CD16a)尤其需要我们来关注——它既可能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
干燥综合征及其免疫学特征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缓解与低疾病活动状态的影响:一项倾向评分匹配的纵向研究
背景近年来,达标治疗策略(treat-to-target)被证实可明显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器官损伤累积和疾病复发风险。因此,实现临床缓解(remission)或狼疮低疾病活动状态(lupus low disease activity state, LLDAS)已成为SLE治疗的核心目标。然而,由于患者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性及多种影响因素的存在,SLE患者达到LLDAS或缓解的比例在不同研究中存在比较大差异。明确这一些因素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disease, SjD)是最常与SLE共存的结缔组织病,约6.5%~14.5%的SLE患者合并
多组学机器学习构建肺腺癌预后模型并揭示PTGES3作为精准肿瘤治疗新靶点
背景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作为最常见的肺癌亚型,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20%。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后模型,并探索关键靶点PTGES3在LUAD进展中的机制与治疗潜力。材料与方法研究整合TCGA和GEO数据库的RNA-seq数据,采用Cox回归和10种机器学习算法(包括Lasso、随机生存森林RSF等)筛选预后相关基因。通过单细胞数据集(GSE117570等)分析PTGES3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利用SCENIC和ATAC-seq解析其转录调控机制。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IHC)评估PTGES3蛋白表达,并通过慢病毒敲减(shRNA
基于表面羧基工程与催化活性包涵体交联协同构建结构均一、高稳定性、可回收的β-葡萄糖苷酶聚集体
Highlight通过理性设计在TsBgl1表面精准引入羧基残基,成功构建了具有增强交联效率的突变体。E7D3 CLCatIBs展现出卓越的热稳定性,在80°C处理60分钟后仍保留80%活性,90°C处理40分钟后保留50%活性。在高温纤维二糖水解中,其葡萄糖转化率较野生型提高1.7倍,重复使用6次后仍保持75%以上初始活性,彰显了其在工业生物催化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Rational Design of TsBgl1采用EDC-NHS法制备CLEAs过程中,酶表面羧基数量是决定交联效率和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的条件。本研究通过理性设计策略,在蛋白质表面特定位点引入带有羧基侧链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突变,同
可见光激发壳聚糖稳定硒纳米酶:三模态光催化、铁死亡样抗菌及果汁加工中双模式快速抗坏血酸检测
亮点•开发了可见光激发的壳聚糖稳定硒纳米酶(),具有高胶体稳定性(ζ电位: +27.7 mV)和光增强氧化酶样(OXD-like)活性。•在蓝光(420 nm, 213 mW/cm2)照射下,5–15分钟内完全清除细菌和生物膜。•通过活性氧(ROS)生成、膜 destabilization、光催化灭活(PCI)和铁死亡样(ferroptosis-like)细胞死亡机制实现协同抗菌。•在水果保鲜和清洗水消毒中展示出实际应用潜力。•基于光激活酶活性,构建了快速、高灵敏度的双模式(比色/荧光)抗坏血酸(AA)生物传感器。结论本研究证明,硒纳米酶()在蓝光照射下表现出显
绿原酸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调控研究
HighlightMaterials and chemicals罗非鱼购自本地市场(广东广州),通过充氧水箱运输至实验室。所有鱼均采用冰水浸泡法实施安乐死,随后采集肌肉组织用于实验分析。氯化钠(NaCl)、盐酸(HCl)、氯化钾(KC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PIPES缓冲液由麦克林生化有限公司(上海)提供。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CA)购自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上海)。Solubility and turbidity changes肌原纤维蛋白(MP)的聚集和结构变化可通过溶解度和浊度表征。CA的添加明显降低MP溶解度并提高浊度(图1A和B)。当质量比超过1:120(
三明治结构蛋壳膜-锂皂石-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在拔牙后实现增强止血与牙槽骨再生
Highlight本研究首次开发了一种多功能三明治结构海绵,通过海藻酸钠(Alg)、壳聚糖(Cs)、锂皂石纳米颗粒(Lap)和可溶性蛋壳膜(SESM)的协同整合,同时促进快速止血和强劲成骨。采用三明治结构设计以纳入电纺蛋壳膜纳米纤维(因其无法直接溶解于Alg/Lap/Cs溶液)。设计的Alg/Lap/Cs/SESM(ALCS)支架通过高度多孔、可溶胀结构和负电表面,结合生物活性成分,旨在解决拔牙后并发症。Discussion能够同时应对拔牙后出血和牙槽骨丢失双重挑战的支架在牙科植入领域非常关注。本研究通过冻干和多网络交联工艺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生物多功能ALCS海绵,以减轻拔牙术后并发症。研
铁死亡的定义与关键生化特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以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病理性积累为特征。这种细胞死亡模式在形态上表现为线粒体嵴消失、线粒体收缩伴膜密度增加等独特变化。其生化核心是铁代谢紊乱与抗氧化系统(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失效导致的氧化应激爆发。ALKBH5的结构特征与催化机制ALKBH5是一种依赖Fe2+和α-酮戊二酸(2-OG)的m6A去甲基化酶,其催化结构域包含Fe2+结合位点(His204、Asp206、His266)和2-OG结合位点。该酶通过双链β-螺旋(DSBH)核心结构实现RNA去甲基化功能,其核定位信号(NLS)介导其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ALKB
- 上一个: 东胜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树脂创新引领者赋能多产业涂层升级
- 下一个: 修复措施